Page 138 - 高中 信息技术 选择性必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
P. 138
第五章 知识分享与知识产权
5 . 2 . 1 知识产权及其历史
知识产权,也称为“知识所属权”,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
中的标记、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。一般由国家赋予拥有者在一定时间内享有专有权
或独占权。所以,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的财产权,它的载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
识产品等无形财产。知识产权与房屋、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具有价值。
权利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。知识产权制度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,尤其在专利、商
标和版权等权利的保护上。截至目前,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,如表5-3所示。
广东教育出版社
表5-3 知识产权发展历程
阶段 时间 特点
13世纪— 封建王室赋予工匠和商人某些类似现代专利的垄断特权,成为日后知识产权
萌芽阶段
14世纪 制度的基础。
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主要涵盖专利、商标、版权的相关知识
15世纪—
发展阶段 产权制度,如最早的威尼斯共和国于1474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专利法——《专
19世纪末
利法》。
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呈现纵深式的扩张,知识产权逐步国际化、现代化。
19世纪末—
扩张阶段 1970年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成立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。而社会主义
20世纪末
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。
知识产权制度与商品贸易挂钩阶段。国际贸易商品中的知识要素、技术含量
20世纪开
深化阶段 日益增加,国家和一些跨国大型科技企业,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,
始
纷纷试图以知识产权为手段使自身利益最大化。
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,知识产权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知识创新的一种工具。它是
国家通过许可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,借助经济利益,调动其创新积极
性的手段。它对推动知识创新与扩散,推动知识与社会经济、产业发展相结合有着很大的
作用。
从知识分享的角度看,知识产权是一种有条件的知识分享方式。现代专利制度要求一
个专利以公开说明书的形式公布专利的内容,才能获得这些内容的相应垄断性权益。但
是,随着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越来越强,知识产权的垄断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。
这种基于经济利益考虑的垄断,有时反而成为知识创新的壁垒,阻碍了知识的进一步利
用、融合与发展。
阅 读
1.2018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内容:
五年来,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。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%,规模跃居世界第二
130 130
21X1359.indd 130 2019/9/29 10:57:50